效率篇
「赞同的错觉」中提到:
如果你一定要说明某事,那就务实一点。不要描述它长什么样子,直接画出来;不要解释它的声音如何,直接哼出来。要尽一切可能去掉那些抽象的东西。
这就是我们要求尽量贴近实际的原因。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正理解你的想法。这就好像当我们在书中读到某些角色描述时,每个人都会联想到不同的形象。但如果我们实际上看到这些人了,我们就都回准确地之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。
「退出的理由」中提到:
退出之前,问问自己:
为什么要这么做?
你在解决什么问题?
这真的有用吗?
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?
这种改变真得会起作用吗?
这种方法更简单吗?
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情吗?
这样做值吗?
同时,要用于亮出你的结论。有时候放弃其实是一步好棋,即使你已经为之投入很多努力,也不要继续把大好的时间浪费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。
「打岔是效率的敌人」中提到:
你应该打到一种旁若无人的境界。长时间的单独工作能使你达到最高效率。当你不再为了不同的任务去切换思维时,你能干完一整车活儿。有没有注意过自己在飞机上那种零打扰、无网络的状态下能达到怎样的工作效率?.
要达到这种旁若无人的警戒是需要时间的,而且还要不被打扰。就好像快速动眼睡眠REM. 一样一种多梦的浅睡眠状态. :人不会直接进入快速动眼睡眠状态,你得睡着才行。一旦在这种浅睡眠状态中受到打扰,你就会彻底醒过来,有得重新入睡。快速动眼睡眠是真正神奇的梦幻睡眠时段,与此同理,人们处于那种旁若无人的境界时,效率也会出奇的高。
一个成功的独立时段意味着戒掉八卦瘾。在这个时段内,封锁即使聊天工具、挂掉电话、关闭邮箱、叫停会议。惟一能做的就是闭嘴、干活。你会惊讶于自己居然能干这么多活。
同样,当你需要与人合作时,要采用被动交流工具,比如用电子邮件这种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交流方式,去代替那些会打断别人工作的方式,比如电话、开会之类。这样一来,别人能在方便的时候再回复你,而不是被迫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情来回复你。
你的生活被各种干扰包围着,只有你自己才能去发起反击。
「会议有毒」中提到:
假设安排一个长达1小时的会议,有10人参加,则实际上这是一场花费了10小时的会议,而不是1小时。你是在用10小时的生产力来换这1小时的会议。而且,如果算上方下工作、走到会议室开会、然后又走回办公室重新开始工作的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转换时间,实际上会议的成本是15小时。
简单几条规则,让会议更加有效:
放一个闹钟,闹钟想起,会议结束。
与会人员尽量精简。
议程尽量明晰。
从明确的问题开始讨论。
不要去会议室,就在出现问题的地点开会,直面现实,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。
以明确的解决方案结束会议,并安排好由谁负责实施。
「刚刚好就是真的好」中提到:
我们总能用简单平常的方法去解决问题。这也就意味着不需要超炫的表现,你没有机会炫耀你的超强技术。你只要找个办法把问题解决就行了,赶紧去办下一件事去。这种方案也许没发为你带来声声喝彩,但是能让你不断前行。
「速战速决」中提到:
积累动力的方法就是完成一项任务,然后紧接着去完成下一项任务。没人愿意被困在一个看不到尽头的任务中。把人困在长达9个月并且毫无成就的项目中,等于是拿钝刀子杀人,迟早会耗尽你全部精力。想要保持良好的势头和持续的动力,就要养成“积跬步以致千里”的习惯。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能让你士气大振。
「不要逞英雄」中提到:
要谨记: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。人们容易自然而然地把放弃和失败联系起来,但有时你就该这么做。如果你已经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,那就赶快走开。失去的时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。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。
「该睡觉时就睡觉」中提到:
长期熬夜带来的代价:
顽固不化。
缺乏创意。
士气低落。
情绪失控。
「预估的都是垃圾」中提到:
把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。越小的任务越容易预计。你可能还是会犯错,但错的肯定不会像预测大项目那么离谱。如果某个任务所用的时间比预计的长两倍,那么最好把它从长达数月的大项目拆解成耗时几周的小项目。
不断地把你的计时范围拆分成小块,把一个长达12周的项目重整成12个耗时1周的小项目。不要妄自揣测某个任务大概需要3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,直接把它砍成几个大约6~10小时的小任务。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。
「罗列问题,不得解决」中提到:
在此我们对事务的优先级别也有个小小的建议:不要按照序号或标签来排序。千万别说“这件事的优先级别比较高,那件事的优先级别比较低”。同理,不要说“这是第三件事,这是第二件,这是第一件,这是N件……”诸如此类的话。这会使你陷入一大堆迫在眉睫的任务中,这不是真正的优先排序。
相反,要把看起来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清单的上端。然后把第二重要的事情放在清单中挨着上端的位置。这样一来,你就能够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排序,这样就足够了。
「决策宜小不宜大」中提到:
重大决策很难落实,也很难修正。一旦做出重